查看原文
其他

从专业小白到技术大拿,他练成了发射场的“顺风耳”……

刘桥明、张弛 装备科技 2019-05-18



“20号,293呼叫!”“293讲!”“请问你听我声音怎样?”“我听你声音好!”2019年4月30日清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搭载着天绘二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蓄势待发,通信调度技师赵建林带着操作手们早早地来到了发射场,调试调度设备、检测运行状态。

任务发射期间,所有的指令都将通过调度进行传输。曾有人形象地比喻,通信调度犹如发射场的“顺风耳”,可以让操作口令传遍各个岗位。

今年是赵建林在发射场工作的第10个年头,他先后从事过程控交换、调度终端等多个岗位,圆满完成50多次发射任务,还带出了一批专业骨干,编写了10多万字的岗位操作规范。

这些年来,赵建林也练就了属于自己的“顺风耳”,不仅能在交织的口令中准确判断哪台调度设备有啸叫、杂音、声音小等症状,还能第一时间定位故障原因所在。

2009年,赵建林大学毕业后来到发射场,凭借所学之长,他被分配到了任务指挥所的调度交换机岗位,该岗位要求操作手对各个阵地的线路分布、各台设备的技术状态、不同型号的任务流程都必须了如指掌。

为尽早适应岗位,赵建林和自己约法三章:不能有不懂的设备、不能有不熟悉的点位、不能有解决不了的故障。

为达到这一要求,每次任务前夕,赵建林都要跑到一线阵地了解各点位线路情况,绘制了多个阵地的线路接口分布图,并积极向老同志请教专业问题。

每逢厂家过来安装调试设备,赵建林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把疑问困惑彻底搞清楚不罢休。凭着这股拼劲,在技术状态复杂的交换机岗位上,从一名专业小白到技术大拿,赵建林成为单位成长周期最短的专业技师。

“任务上没有小事,只有把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来认真对待,才不会出事!”这是赵建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和他共事过的人,都对他“较真”的性格深有体会。

一次设备巡检中,赵建林敏锐地发现调度音频信号灯在话筒关闭的情况下出现间接性跳动,随即恢复正常,并没有影响任何口令传输。

操作手们在对线路逐一进行检测后,依然没有发现故障问题,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但赵建林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而是继续对其他部位进行排查,最终发现信号源接口处的水晶头损坏,干扰了信号源,更换过后隐患才得以彻底消除。

不仅自身工作作风严谨,赵建林对新同志的标准更是苛刻。去年年初,针对调度终端岗位力量薄弱的问题,领导要求他由程控交换技师改任为调度技师,主抓岗位人员的定岗定位及学习训练工作。

上任以后,赵建林积极组织专业授课,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所学知识倾囊相授,还在单位实行月考核制度,坚持任务需要什么就考什么,从严从难检验岗位人员专业水平,半年多的时间,岗位人员专业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

从模拟调度到数字调度再到IP调度;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信息化……工作的这些年,赵建林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带头完成了发射场新工位建设跟踪任务及通信设备升级改造工作,还结合实际编写了多份通信调度建设方案。

现如今,赵建林又积极投入到发射场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瞄着更高的领域发起了冲锋……




▋作者:刘桥明、张弛

▋来源: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装备发展部分社

▋监制:邹维荣

▋责编:韩阜业

▋编辑:弥向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